close
退休達人柴林斯基對理財專家的「忠告」不以為然,認為是誤導,
增加焦慮。
加拿大統計局調查,大部份退休族生活費所需不到過去薪資的62%,
某些甚至只有45%。
不必負擔教育費用,不必再支出跟工作有關的 治裝費、交際費,
課稅的級數降低,一般的交通娛樂可享老人折扣,
很少(或不能)大吃、大喝等等。 而且並不是每個人
都追求昂貴的嗜好,享受奢華的生活。有些人手頭並不寬裕,
照樣過得充實、自在、滿 足。
因為「不想一個人佔 那麼大的空間,還要請一個菲傭,」
薇薇夫人在丈夫過世後決定賣掉台北花園新城70坪的房子,
獨自搬到淡水賃屋而居,30幾坪樓中樓,樓下充當個人畫室
,樓上則是起居臥房。每天面對著綠意盎然的湖光山景,
她神情愉悅地 說:「現在才是我想要過的生活。」
她相當贊成英國一些老夫 婦,退休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,
拿了錢去旅行,房子仍然可以繼續居住直到過世,所有權便歸給銀行,
「這是最完美的句點,」。
薇薇夫人同意退休後手邊仍要有點錢,但不必多,夠用就好,
「錢是一種基本的尊嚴,」有一次她看到一篇報導,
作家蘇雪林晚景不好,經濟窘困,生活費必須靠別人接濟,
蘇雪林面露羞赧地對接濟他的人說:「實在很對不 起,
我不知道我竟然會活得這麼老……。」薇薇夫人覺得很辛酸,
老了以後去跟別人借貸,拿什麼還?
退休後不再有固定收入, 但她找到很多減碼省錢的方法,
不買新衣服、不上美容院、不出門應酬、改用開架式保養品、
改看早場電影……。她扳起指頭數,一個月房租、水電、
買畫具顏料等 加總起來,3萬元足足有餘。
她在《美麗新生活》(遠 流出版公司)中寫道:
「退休以後絕對不要相信『由奢返儉難』這句話,
除非相差太懸殊,否則減少開支,儉樸過日子,
一點都不會損傷生活品質……,重要的是心 態的改變。」
全站熱搜